健康 | 国际自我保健日:“保健要科学,健康我

摘 要

  健康 | 国际自我保健日:“保健要科学,健康我做主” 新快报讯 7 月 24 日是 " 国际自我保健日 "。当日,拜耳携手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共同发起 " 保健要科学,健康我做主 " 为主题的

健康 | 国际自我保健日:“保健要科学,健康我做主”

新快报讯 7 月 24 日是 " 国际自我保健日 "。当日,拜耳携手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共同发起 " 保健要科学,健康我做主 " 为主题的公益传播活动,向大众普及自我保健知识,呼吁公众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原会长白慧良表示,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一直以倡导负责任的自我药疗,增进公众健康为己任,为大众宣传普及自我药疗理念,传播安全用药知识。推动公众形成科学的自我保健意识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希望个人、家庭、社会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全民健康素养上升到新的台阶,助力 " 健康中国 2030" 的实现。

后疫情时代,我国公众健康生活意识逐渐提高。据《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7)》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健康生活意识增强,家庭健康管理意识提升,积极预防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但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比较低。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下简称《行动》)显示,2017 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只有 14.18%。城乡居民关于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应急避险等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比较普遍。而《行动》要求,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 22% 和 30%,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 30%、18%、20% 及以上和 45%、25%、30% 及以上。

本次公益宣传活动走向街头,分别针对消化道健康、营养、过敏和头皮健康四个领域,向公众采访自我保健相关的科普知识。

"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消化道疾病防控的必经之路。"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景南教授表示,出现消化道症状后,建议先用一些胃黏膜保护剂,如果症状得到缓解,那就是普通炎症,否则,建议一定要前往医院就诊。" 我呼吁大家一定要提高对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拥有居家开展经验性治疗的正确意识和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的观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营养科主任医师张美芳教授表示:" 合理膳食是拥有良好免疫力的基础。食物多样化,营养才能全面和均衡。在日常饮食当中,蛋白质对提升免疫力起到重要作用。除蛋白质外,维生素也能提高免疫力,其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为了增强免疫力,我们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摄入足量的蛋白质等宏量营养素,还应注意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如维生素 C、维生素 D、维生素 A、铁等。"

" 过敏性鼻炎有四个典型症状,包括打喷嚏、清水样流鼻涕、鼻子痒和鼻子堵。我们一旦确诊之后,应按照医嘱规范性地进行抗炎症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关凯教授表示,对于有典型症状的病人,一般推荐服用二代抗组胺药物;对于鼻塞严重患者,建议使用药物联合激素。同时,做好过敏原的预防也很重要,科学的防治结合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加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王爱平教授表示,针对反复发作的头屑、头皮瘙痒,大家要引起一定的注意,因为这可能是真菌引起的脂溢性皮炎,是一种真菌性疾病,需要对症用药。对于头皮健康,大家应予以重视和充分了解,及时有效地解决头皮相关的问题,提高对头皮健康的自我保健意识,形成科学的保健理念。

据了解," 国际自我保健日 " 由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WSMI)于 2011 年发起,定于每年的 7 月 24 日,倡导全球民众每周 7 天每天 24 小时,通过自我保健改进生活方式、维护自身健康,其核心与国家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形成了高度的统一,鼓励居民参与健康自我管理的目标,认识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升健康素养。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以上内容由"新快报·ZAKER广州"上传发布 查看原文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